收录于话题
编者按:
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
——新中国机械工业75年成绩斐然
本文作者: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、会长 徐念沙
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,是各行业产业升级、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,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、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。新中国成立75年来,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我国机械工业经历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艰辛,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,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严峻挑战,经历了产业调整升级、提质增效、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变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实体经济重要支柱性地位,强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型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,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机械工业迈上了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。机械工业正在形成由大变强的发展态势,行业开始由全面跟跑逐渐进入局部并跑、少数领跑的新阶段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机械工业企业数量为3119家,此后数量持续增加,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。截至2023年末,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(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)数量已达到12.1万家,约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。职工人数由1949年的10.7万人,增至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约1870万人,累计增长174.8倍,占全国工业职工人数的24.1%。资产总额由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1.67万亿元,提高至2023年的36万亿元,累计增长21.6倍,年均增长11.6%。
二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,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
汽车:1956年我国生产第一辆汽车,当年产量61辆;至2009年,年产量超过1300万辆,跃居世界第一;2023年汽车产量为3016万辆,连续十五年居世界第一位。
发电设备:1951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仅为0.16万千瓦;2006至2018年间,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十三年超过一亿千瓦;2023年发电设备产量超过2亿千瓦,达2.3亿千瓦,稳居世界首位。
金属加工机床:1949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年产量为0.16万台;至2009年,年产量达到79.92万台,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,此后一直稳居世界首位。
内燃机:1949年我国内燃机年产量为0.74万千瓦;至2023年,年产量达到24.1亿千瓦,累计增长32.5万倍,稳居世界首位。
大中型拖拉机:1958年我国生产第一台拖拉机;至2007年,年产量达到20.31万台,约占全球产量的20%,跃居世界首位;2023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为38万台,稳居世界第一,我国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给率达到90%以上。
三、外贸出口成绩亮眼,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
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,机械工业在高技术、高附加值商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,特别是近年来,主机、整机类产品出口增势明显、带动作用增强。2023年,电动汽车、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“新三样”产品2023年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。汽车整车出口522万辆,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
截至2023年,我国机械装备已参与到全球2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之中,中国装备、装备全球。
四、体系健全完备,重大装备供给能力显著增强
五、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,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
机械工业作为传统产业,坚持守正创新、大胆求新、融合创新,不断焕发新活力,重塑新优势。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。机械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。5G智慧工厂的示范应用,实现从产品设计、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一体化的集成管控与决策体系,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、可借鉴的应用案例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在机械工业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012年的35.8%,升至2023年的81.3%。
绿色制造、减碳发展有效推进。节能减排、新能源汽车、水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,以及大批节能产品与绿色制造、再制造等,已在行业全面推广,绿色制造发展理念形成共识。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,营业收入在机械工业占比已接近50%,战略地位不断提升。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屡屡创新,跻身世界前列,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。
回顾75年的发展历程,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,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万产业大军铸就国家工业脊梁的创业史,就是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用劳动和汗水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史,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包容造福人类共同繁荣的光荣史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。机械工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遵循新发展理念,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,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新篇章,创造新辉煌。